您的位置:首页>国际 >

40%!瑞信欧股大涨!瑞士央行出手,能力挽狂澜吗?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3-03-16 17:51:24

3月16日,瑞信于官网发布一份声明,称公司正采取积极行动,预先加强流动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向瑞士央行借款不超过500亿瑞士法郎。这是陷入危机中的这家百年投行近日来采取的最重要自救措施之一。

消息传出,午后瑞士信贷欧股涨幅扩大至40%,创下最大单日涨幅纪录。

前有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爆雷事件,后有瑞信风波,市场愈发担忧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不少观点甚至将瑞信此次的风险事件类比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雷曼事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市场对银行偿付能力的担忧有些过度,但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还需等待时间验证。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将于今日晚间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加息50个基点。瑞士及美国央行则于下周进行利率决议。“瑞信风波是否会促使货币政策当局在短期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而放缓甚至放弃激进紧缩”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瑞信:计划向瑞士央行借款

不超过500亿瑞郎

3月16日,瑞信于官网发布一份声明,称公司正采取积极行动,预先加强流动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向瑞士央行借款不超过500亿瑞士法郎。这是陷入危机中的这家百年投行近日来采取的最重要自救措施之一。

瑞信表示,计划通过一个担保贷款项目向瑞士央行借款不超过500亿瑞郎,这些资金将由优质资产完全抵押。瑞信还宣布,瑞士信贷国际提出以现金回购某些OpCo高级债务证券,金额高达约30亿瑞郎。

瑞信在声明中表示,这笔额外的流动性将支持瑞信的核心业务和客户。瑞信将采取必要措施来创建一个更简单、更专注于客户需求的银行。

此外,瑞信还就10种美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提出现金收购要约,总代价不超过25亿美元。同时,瑞信宣布对四只欧元计价的高级债务证券进行单独的现金要约收购,总价不超过5亿欧元。上述两项要约将于2023年3月22日到期,并且均受制于各自要约备忘录中规定的多项条件。

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oerner说:“这些措施表明,我们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来进行战略转型,为我们的客户和股东提供价值。在此过程中,我们感谢瑞士国家银行和瑞士金融管理局(Finma)的帮助。我们的团队将迅速前进,为打造一个围绕客户需求的更简洁、更专注的银行而努力。”

在瑞信宣布消息后,欧股期指、美股期指一度应声上升,欧洲STOXX50指数期指一度升2%。

瑞士监管机构发布联合声明

此前,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表示,瑞信集团将在必要时获得流动性支持。这一表态旨在止住市场对瑞信信心的不断下滑。

“瑞信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施加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周三晚间发表联合声明称,“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以确保金融稳定。”瑞士政府和监管机构也讨论了稳定瑞信局势的选项,包括公开表示支持,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及更结构性的补救措施——例如拆分瑞士子公司或者与更大的瑞士竞争对手瑞银集团合并。

近期市场对瑞信的股价和债券价格反应较剧烈。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表示与该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能获得所有与监管相关的信息。在此背景下,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确认瑞信符合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

这份联合声明还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并没有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的风险,瑞士金融机构有严格的资本和流动资金要求,这确保了它们的稳定性。没有迹象表明美国银行市场目前的动荡对瑞士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的传染风险。

就在昨夜晚间,瑞信最大的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态不会提供援助,这成为瑞信股价盘中暴跌30%的直接导火索。该行行长称,由于监管问题,不能在瑞信持有超10%的股权,因此无法向其提供更多资金。去年10月,沙特国家银行以14亿瑞郎的价格收购了瑞信9.9%的股份。这是瑞信当时42亿美元融资的一部分,目的是为改善其投行业务的业绩、解决一系列风险和合规问题的大规模战略改革提供资金。

瑞信风波会是“雷曼事件”重演吗?

与爆雷的硅谷银行不同,瑞信被美国金融稳定委员会列为具有重要系统性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它太大而不能倒,它的倒闭有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一时间,市场将瑞信此次的风险事件类比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雷曼事件。

从总资产的角度看,瑞信的规模大约是硅谷银行的6倍,如果瑞信最终倒下,欧洲金融市场“难逃一劫”。这也是从欧洲到美国资本市场昨夜“风声鹤唳”的重要原因,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均下跌逾10%,领跌斯托克600指数,一天之内欧洲银行股市值蒸发逾600亿美元。

据悉,欧洲央行官员周三联系了各家银行,询问其在瑞信的金融敞口。此外,美联储也正与美国财政部合作,审查瑞信的风险敞口。

中金公司海外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继上周美国部分银行风波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体系稳定性广泛关注后,隔夜瑞信再起波澜,这使得已略微有些缓和的美国银行担忧再度升温。瑞信作为因自身内控不足引发流动性压力的“个例”,体现出在全球“便宜钱”消失背景下,金融体系薄弱环节不断出现的“共性”。

往后看,对于该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刘刚认为存在较大的变数,因为隐藏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这也是类似蔓延风险有多大以及是否会导致更大危机等问题很难精准预判和回答的原因。他表示:“一是因为,目前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背后潜在可能的传染风险,尤其是期限错配、资产嵌套和风险敞口等都无从得知,很多时候只有当暴露出以后才能知道,否则市场也就不用猜测博弈。二是因为,一些传染的风险恰恰是市场波动本身所造成的(所谓跌出来的问题),可能已经不是问题的本身。”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认为当前市场对银行偿付能力的担忧过度了:“我们认为,资本状况强劲加上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严格监管,主要银行不会出现偿付问题。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的行动也应该缓解美国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的流动性风险,大多数欧洲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非常强劲。因此,大多数机构的存户面临的风险极低。”

不过,瑞银也提示,融资条件收紧确实增加少数个别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银行盈利能力的阻力广泛上升。持有过多银行股的投资者(金融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占比约为15%)应考虑将其风险敞口分散到其他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央行将于今日晚间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加息50个基点。瑞士及美国央行则于下周进行利率决议。

刘刚认为,短期风险事件可能继续主导市场情绪,并成为主要波动来源,而且这也可能会促使货币政策当局在短期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而放缓甚至放弃激进紧缩,等待情形逐渐稳定。已经造成的情绪和流动性影响、银行和储户更为谨慎的心态,可能也将通过流动性供给和货币供应速度对未来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促成监管当局再度审视当前监管的适用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